集装箱改变世界——上海航运业的老焦虑与新突破集装箱改变世界——上海航运业的老焦虑与新突破来源:撬动科技 “焦虑中的上海航运,能否迎接新事物的诞生?” 凌晨四点,天还没亮,42岁的梁师傅已经开着集装箱卡车开始新的一天。 大多数时候,梁师傅会在高速公路休息区的厕所里简单洗漱,然后窝在驾驶室里凑合一晚。集卡车就是他们没有家人的移动的家。 今天,他在一款名为验箱宝的APP上接到车队调度李女士派的单子,从上海港拉货去南京。他告诉猎云网,这是单不错的生意,路程远收入高,今晚他将难得在出租屋里睡个踏实觉。 东方的晨光乍现,温暖一点点降临,岔路口候车的梁师傅眯起眼睛注视着那一缕阳光。 油价一涨再涨,大幅增加运输成本、压缩出车利润——这让梁师傅只能更加起早贪黑的干活才能维持和之前一样的日常花销。而他正在攒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常年和媳妇外出工作,孩子多少有点疏于管教:“成绩不咋地,成天打游戏,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考上大学。” 但无论如何,钱还是要攒的。 提起物流,大家总是会想到“四通一达”或是顺丰,因为他们与用户接触最频繁,但其实他们是物流业“金字塔”的最下层,往上是B2B的企业物流,而处于顶层的是国际航运物流,因为其大多使用集装箱装载货物,载具标准、装货量大,又称“集装箱物流”。 虽然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但集装箱物流的从业者们却远不如“四通一达”或是顺丰的快递员们那么“光鲜亮丽”,集装箱物流行业依然保持着它“传统”的运营方式。 “无纸化”推行 问题仍然存在多联纸质单证流转就是其传统运作方式之一,梁师傅对此颇有微词:“有时候为了给这些单据敲章,得在堆场、港口、公司之间来回跑。” 上海市口岸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集装箱单证无纸化运行是近年来各个港口重点推广工作之一,无论是船公司、货主、车队都囊括其中。 早在2002年,宁波海关就成为了全国海关第一批“无纸”通关试点单位。近年来,关于宁波港通关单无纸化、装箱单无纸化相关新闻屡见不鲜,国内不少港口纷纷效仿。就在今年,宁波舟山港再次重提“无纸化”——这说明其中有不少痛点尚待解决,提效空间仍然很大,不然“无纸化”概念不会被反复“炒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车队负责人称:宁波港的无纸化是“单方面的无纸化”,即港口单方面宣称自己“无纸化”,不接受纸质单证,但该有的港外手续依然得有,让客户自己想办法。 而上海港口的“无纸化”只进行到一半——通关单已经完全无纸化了,部分单证却还是需要通过纸质单据来走流程。不过,“无纸化”进展的不顺利,司机本身也有原因。“让司机适应无纸化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负责车队调度的李女士表示,从去年推行通关无纸化开始,司机们经历了近一年的从抗拒、学习到适应的过程。作为调度,她在教授无纸化操作的过程中更是心力交瘁。 “他们其实也知道无纸化是好的,是提高效率的,但他们就是不想学新东西,觉得太麻烦,有这个时间不如多跑几单。” 梁师傅对此感同身受。他在集卡司机里算青壮年,尝到无纸化甜头的他,还一直在司机群体中帮着推广普及,希望更多人得到实惠。在记者的接触中,大多数集卡司机都在四五十岁左右,他们虽然大都手握iPhone手机,却和许多人的爸妈一样,只会发短信、聊微信、拍照和打电话等基本功能,最多看看视频、打打斗地主,手机里的各种APP都是“孩子给整的”。 不过,能提高效率的新鲜事物终究还是会被人接受的,上港无纸化平台的注册用户已基本覆盖所有依赖上海港谋生的集卡运输司机。 上海港的技术引入和堆场困境除了“无纸化”进程,上海港对新技术的渴求也是迫切的——离市场较远港口码头,对与时代脱节充满焦虑。 今年,部分港区道口引入新技术:依靠动态视频技术辨别车况、箱况——在集卡车辆入口处的四面八方装上了摄像头,集卡经过道口,稍微停一下,让摄像头抓取画面,自动识别箱号辨别箱况,然后传输后台电脑,由工作人员校验、复核就能完成验箱和登记工作,比人围着车转一圈看快不少,提高了集卡入港效率。 (正在校对通过卡口的集卡信息的工作人员)提效同时也带来新问题。道口扬尘多,摄像镜头蒙上厚厚的灰尘,抓取画面质量模糊。工作人员告诉猎云网记者,平时箱号识别有90%的正确率,但一到阴雨天或者晚上,验视结果非常糟糕,识别率急速下降,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去车边勘察,进行二次鉴别。 港口的工作人员也渴望依托新技术解决现有问题。类似的视频抓取技术不仅适用于港区,也能在堆场、仓库等场景适用。作为集装箱的堆存点、中转站和修理厂,堆场情况和港口不尽相同。 随着上海城市发展,以前偏僻的港区周边逐渐聚拢人气,慢慢升级为新城中心或核心镇中心。进进出出的集卡车,造成交通拥堵,腾挪箱子时还伴随噪音扰民,老百姓意见很大。近几年来,有关部门也在逐渐外迁堆场——但上海港全球第一吞吐量摆在那里,该有的提还箱步骤也在那里,这使得剩下的堆场愈加拥堵。 在开集卡的日子里,梁师傅觉得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堵车:“纯粹浪费时间。”堵车严重时,一天一多半时间是堵在路上的,特别是进堆场验箱时,1公里的路可能得排一两个小时。 今年夏天的几场台风刮过,让上海几大堆场彻底瘫痪、形成一座“围城”——里面的集装箱出不来,外面的集装箱进不去。“所有的车都堵在门口,不知道要怎么办,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恢复,但也必须等着。”梁师傅对那时的画面记忆犹新。 因为集装箱的还箱、验箱和提箱都必须在堆场完成,不按这个流程操作,运输作业根本没办法推进。 梁师傅还告诉记者,有的船公司员工和个别堆场关系好,于是指定某些堆场为公司的集装箱集中点。但这却苦了司机——比如船公司指定的堆场在外高桥码头,哪怕这次送货的目的地在新四平公路,洋山码头附近有好几个堆场,按规矩就是不能就近还箱,还要空驶大老远跑回外高桥码头的堆场还箱。 假如利用拍摄识别技术在任意地点验箱,释放出的空箱资源就近处置,不仅可以解放运力,还能降低空驶。空驶的路程加重交通负担、加大尾气排放,成本最终转嫁回客户,拉低上海港竞争力。 此外,堆场最大的乱象还是收费不透明。车队调度李女士和梁师傅是对此深有感触。李女士手下一位司机曾经上报自己遭到不公正待遇。李女士特地去现场查看:一个看上去干干净净的集装箱,堆场却要收取清洗费200元。 李女士觉得这“太夸张了”,但也无可奈何。因为箱子好不好,完全是堆场验箱员说了算。“只能照付这些费用,如果他们给箱子打上了不合格的标签,这箱子就还不进去,从而影响后续运输。” 梁师傅则告诉记者,他的同事有一次运输木材类的货物,箱壁稍微有一些鼓包,堆场就要价1000元以上的“维修费”。 相较而言,花钱买太平成了车队与司机无奈且唯一的解决办法。“反正,最后开单子给货主,跑运输的哪里付得出这个钱。”李女士苦笑道。 猎云网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堆场坏污箱率可能高达95%,这明显是一个高出合理区间的数字。但他也表示,相关单位不可能要求堆场降低坏污箱率——就像不能去医院体检,查出有病灶的人数不能超过一定比例一样。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坏箱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样的现状也催生出大量“掮客”,活跃在船公司、堆场、码头,他们只要打通集装箱流转过程中的若干环节,就可以获取私利。这些人无疑是行业痛点的产生者、维护者,而行业提档升级,挤压的是他们的生存空间。 如果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第三方平台提供图像、视频资料,参与方看图说话,避免各说各理,相信价格乱象将大大缓解。面对窘境,行业里的每一方都希望依靠新技术解决痛点,即便改革触碰某些人的利益。 “最终大家都会接受新事物。”李女士说,“只要新产品足够好,旧的游戏规则迟早会被取代。” 云堆场的可行性在李女士感叹之际,梁师傅已经享受新科技带来的“福利”。 经过6个多小时长途跋涉,他和记者抵达南京仓库,用了将近1小时卸货完毕后,他开始运用“验箱宝”APP这个“新鲜玩意儿”。根据提示,梁师傅对着集装箱箱体拍照,在箱号自动识别且校验无误后,又开始检测箱体状况。 (用户使用验箱宝App拍照上传)由于只经过一次培训,梁师傅对APP的操作还不熟练,与记者研究一会才拍出符合上传要求的照片。然后APP后台会根据国际验箱规则设定的评分标准智能判定集装箱箱况,根据船公司要求确认是否适货。 在等待结果的间隙,梁师傅点燃香烟,抽了两口才想起问记者是不是介意。 然后他看着自己的集卡车说:“要是以前,到南京这批货卸完了,我还得跑空车回到上海,等在堆场验箱通过后,再提个空箱去下一个位货主这里接货,来回跑,瞎折腾,还不赚钱。” 而“验箱宝”的应用,使“云堆场”成为可能。 该款APP是上海撬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品,目前正在封闭测试阶段。如果今天的测试顺利,那么用户就如梁师傅所说,不必特地去堆场验箱、提还箱,而是直接带着“云堆场”验视合格的空箱就近匹配适箱的货源。集装箱箱况信息和行驶路径存储在云端,船公司、港口、堆场、货主等相关方都能实时查看。“这个APP要能推广开来,绝对是大事情,也是好事情。”梁师傅评价道。 一支烟抽完,结果出来了,梁师傅的集装箱得了74分,合格,适货。 系统还帮助他就近找到船公司认可的新货源。他喜滋滋地灭了烟头,收起手机,一边还嘀嘀咕咕:“这样验箱就很快了,他们(堆场)应该也用这个技术。不然以前每次还箱,等验箱都得堵好长时间,验箱员还老不耐烦……” 希望与忧虑并存在南京附近接到新货,梁师傅又踏上把货送回上海港的旅程。 (验箱宝APP接单界面) 如同当年如日中天的QQ被同门师弟微信抢占手机注意力高地,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3G、4G、5G;大数据、人工智能,该来的迟早要来,相信梁师傅使用新工具提效的愿望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大浪淘沙、物竞天择。撬动科技,一家在资本寒冬获得天使轮投资的公司,和许多立志变革的创新型企业一样,挑战更多来自传统从业观念与互联网新技术的普及落地。司机学习成本高,拍照取景受限、数据上传速度慢、图像去噪和增强、未无纸化的单证如何流转等诸多问题,时刻挑战这家初创公司解决问题的能力。势必需要每位参与者奋发图强、共同进步。 没人预言撬动科技能否真的“撬动”整个行业,但不懂得背后错综复杂的梁师傅却已经体会到了新事物的好处,他希望借助新技术、“黑科技”,拥有更多闲暇时光。 “你看我这一单算下来省了20多个小时,还多赚2000块钱,你们这个APP到底什么时候正式上线啊?我还想继续用。”梁师傅问得迫切又真诚。还有千千万万像梁师傅这样的集卡司机仍然日复一日地超时工作、危险驾驶,忍受堵车和油价的上涨,还有数不清的船公司和货主在为自己都不知道的运输“黑盒”买单。唯有期盼更多“撬动公司”一齐发力,帮助“古老”的集装箱物流业打破桎梏,焕发新生。 此时,梁师傅打开某短视频APP,洗脑魔音中掺杂着他爽朗的笑声。 也许这就是新技术、新工具带给普罗大众最直观的人生福利。 后记2018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降低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加快通关便利化,推动降低合规费用,并且年内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比去年降低100美金以上。国内通关规则、合规环节已运营十数年,相关费用从未上涨,而成本日渐提升。如果没有新型互联网工具打通环节,提升效率,几乎没有降费空间。 记者相信只有以新技术为抓手,多方参与、协同推进才能撬动航运生态链,实现总理定下的降本目标。 撬动科技公司能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 END - |